创意小礼物,创意小礼品,创意生日礼物,手工小礼物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创意礼品网

装饰龙纹图片与创意龙纹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装饰龙纹图片,以及创意龙纹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中国国粹(二)——传统“动物纹样”之“龙纹”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上周三编辑了一版“几何纹样”,反响还不错,现在的朋友(包括我自己)对我们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都了解得太少也比较肤浅,时间也许都被无用的仅供消遣的信息浪费了吧。

在编辑的同时,自己也在反思,自己的内容不必做得像教书授课一样死板,看的人也会觉得无趣,从古自今寓教于乐的方式都是最好的;当然自己并不是要“教”,准确地说是“整理+编辑+分享”。对于中国文化的纹样,由于历史悠久,图案众多,无法在一期内较为完善地梳理,所以会针对这个主题进行长期地筛选整理。


话说我国的传统纹样,基本都是历史的沉淀和创造,一般来说来自以下四类情况:

 

第一,来自民间工艺,陶瓷、刺绣、窗花、蓝印花布,蜡染、剪纸、雕刻、编织等。

 

 

第二,来自宗教艺术,如宗教传说和神话传说,庙宇、石窟中的壁画、藻井、龛楣、塑像服饰、基座、建筑、雕刻以及各种供器装饰,如敦煌图案。

 

 

第三,来自封建帝王、王公贵族、富豪商贾等所占用的陈设品、日用品、服饰、首饰、建筑。

 

 

第四,来自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寓意,如福、寿、禄及文人字画、诗歌为题材的装饰图案。

 


龙纹,从古自今,龙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国古代的瑞兽,也是权力的象征。它能禳除灾难、辟邪除祟,并成为中国古代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种类最多的传统纹样。对于中国人来说,龙是一种传说,是一种信仰

(暂且不论西方的龙,一般都知道西方龙是邪恶的代表)

龙图腾形成的原因,一种说法认为源自黄帝的釜山合符。《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打败炎帝和蚩尤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这次“合符”,不仅统一了各部军令的符信,确立了政治上的结盟,还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组合起来,创造了新的动物形象——。当然这只是流传的历史资料,然而史前文化遗址中龙形象的发现,使它不攻自破。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其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

其实,中国龙早期起源乃是以猪为原型的猪首龙

比如兴隆洼文化中期出土的猪龙(距今8000年到7500年),这是最早的中国龙形象,是不是觉得匪夷所思?

又比如红山文化中的玉雕龙(距今5000年)

除了猪首以外,还有娃娃鱼首、马首、鼍首(鼍首即扬子鳄首,扬子鳄俗称猪婆龙)等等。直到商代,因为夔龙纹的流行,“龙”的大致形象才真正在官方和民间确立了。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夔纹十分流行,能够让许多人以此来想象龙的形象,但如果按照严格定义的话,“夔龙”本身并不属于龙。

在《说文解字》,夔是一种似龙的生物,不过只有一足:“夔,神魅也,如龙一足。”《山海经》则将夔描述为“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时期和朝代龙的形象都在发生着改变。

商周的“夔龙纹”,多用于青铜器上,也有用于玉器。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玉器

清代的龙纹被严格规定成“九似”,即九似说:

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周朝五爪天子、四爪诸侯、三爪大夫”的说法其实并不正确,因为元朝之前的龙基本都是三爪,也有的是前两足为三爪,后两足为四爪;明代龙为四爪,而清代最常见的才是五爪龙。


龙纹根据各自形态也分为很多种类,如应龙、青龙、蛟龙等等,下面也做一些简介。



“虺”(huǐ)

虺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一种毒蛇,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出自南朝时期著作《述异记》。是龙的幼年期。曾出现在西周末期的青铜器装饰上。

西汉 铭文四乳四虺镜



“虬”(qiú)

虬龙是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一说是无角的幼龙。《说文解字》:龙无角者。各本作龙子有角者。今依韵会所据正。然韵会尚误多子字。李善注《甘泉赋》引《说文》虬,龙无角者。东晋葛洪《抱朴子》中说“母龙曰蛟,子曰虬,其状鱼身如蛇尾,皮有珠。”

虬龙纹早期应用于青铜器的装饰中,此外在家具、瓷器上也常用。



“螭纹”(chī wén)

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类龙生物。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于是蛟龙赤螭。”颜师古注:“文颖曰:'龙子为螭。’张揖曰:'赤螭,雌龙也。’如淳曰:'蠄,山神也。’”《广雅》云:“有角曰虬,无角曰螭。”

宋代瓷器大量出现螭纹装饰纹样。宋定窑以印花、划花手法在瓷盘、瓷碗、瓷瓶等器物上装饰螭纹。元末景德镇窑有釉里红塑贴螭纹高足杯等名品。明清瓷器上的螭纹有蟠螭、团螭、双螭等多种形态,表现手法多为会画,偶有塑贴。

双螭纹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白釉红螭瓶,以一条蟠螭盘绕白瓶颈肩处,红白辉映,神采耀目。定陵出土明万历黄釉紫彩三螭足炉,以三螭倒立成足,螭身成为炉腹上的堆塑装饰,构思精巧,风格古朴,令人赞绝。晚明民窑青花瓷器上螭纹大量涌现,逸笔草草却颇有神采。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上则是以细线刻划团螭纹,尽显盛世之时刻意追求精益求精的审美情趣。

可以明显看出清朝的螭纹更加写实,但没有之前的生动,也非常像壁虎。



“蛟”,隐于湖泊、深潭、水库、江河支流、地洞之中。传说“蛟”修炼一千年,便“走蛟”,会沿江入海化龙。所谓“走蛟”就是蛟(也有少数修炼得道的鱼类和龟鳖)沿着江河干流入海的过程,一般“走蛟”都伴随着狂风暴雨、江河暴涨、洪水等拥有巨大破坏力的自然现象。悬剑桥防备的是走蛟伤害桥梁的。

蛟龙纹是青铜器上的纹饰之一,盛行于西周时期,身体似蛇形做弯曲盘绕状,一般用在青铜器、瓷器、玉器等器具上做主纹饰。


应龙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又名飞龙,亦作黄龙,另有学者推测应龙以庚辰为名;本居于天,曾作为黄帝大将斩杀蚩尤、夸父,曾以尾画地成江,助大禹治水,擒获无支祁。

应龙纹多出现在战国时期的玉雕和汉代的石雕、帛画和漆器上。

白玉应龙佩



青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灵兽,又名飞龙、苍龙,源于上古星宿崇拜,属于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四象即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圣兽。青龙等四象的起源极早,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物实证大约在距今6500年前,与古人对于星辰的原始崇拜有着密切的直接关系。

青龙象征权势与神圣,在秦汉时期运用得最广,在汉代出现了青龙纹瓦当以及青龙纹画像砖。



云龙纹是龙纹的一种,因其构图上以龙和云组成纹饰,龙为主纹,云为辅纹,龙或做驾云疾驰状,或在云间蟠舞。以龙为表现主体,龙的头、尾与爪则与云结合,形成一种似云又似龙的精美图案,又被称为“龙腾云海”,始见于唐宋瓷器上,如晚唐五代越窑秘色瓷瓶上的云龙纹、宋定窑印花盘上在祥云间蟠曲舞动的龙纹等。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清 雍正

唐代银背鎏金云龙纹青铜镜

云龙纹装饰性较强,因此使用范围很广,除用于瓷器外,也常用用于玉器、服饰、家具、皇家建筑等。



行龙纹是传统寓意纹样,龙纹的一种。表现龙的行走之态,故名“走龙”。常用于服饰、瓷器、刺绣和建筑装饰等处。

清代郡王的官服常使用四团五爪行龙。



坐龙纹是指呈蹲坐式、面朝前、姿态端正的龙纹,龙的颏下常设有火球,龙四爪朝四个方向。明清两代,坐龙纹被视为最高规格的龙纹,只有帝王可以使用。坐龙纹的上下左右一般会设有状态不同的奔龙纹。


蟠龙纹,又称“盘龙纹”,蟠龙指蛰伏在地上没有升天的龙,龙呈盘曲环绕状。龙形巨首有两角,双目圆睁,身似蛇形,有鳞纹,蟠曲如球状,空间填以云纹、兽、鸟和鱼纹等。

蟠龙纹最早作为青铜器上的纹饰,在商代较为盛行;后多用于建筑细节装饰中,在明清两

代的宫殿、规格较高的寺庙建筑中较为常见。此外蟠龙纹也常用于家具、金银器、玉器等的装饰。


团龙纹--源于唐代起源的纹饰,将龙的形体处理为圆形,宋代和明清瓷器上普遍运用。团龙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有“坐龙团”、“升龙团”、“降龙团”等。边饰有水波、如意、草龙等图纹,使团龙纹华丽而生动。四团龙”、“八团龙”等为明清的冠服制度,一件服饰上有四个或八个团龙是地位尊贵的象征。最后发展为十团、十二团、十六团、二十四团等。

除服饰外,团龙纹样经常用在瓷器、玉器、屏风、漆器以及建筑彩画等方面。


草龙纹其实起源于皇家的龙纹饰,头部是龙的形象,身体、尾、爪都被打散成卷草的形式,这种龙纹饰自商周时期在各种青铜礼器上已经广泛应用,只是到了封建时期皇家禁止民间应用龙纹,所以民间逐渐把龙纹饰抽象化,成为单线条的团云形状,似卷起的枯草。这种纹饰到了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民间建筑,实用器皿,家具等装饰上广泛存在。


拐子龙纹”,又称“拐子纹”,起源于草龙纹,实质是龙纹的一种。其实,拐子龙纹是变体的龙纹,高度简化的龙头,而龙身为回纹与卷草纹的结合体,这种式样是最常见的拐子龙纹。线条横竖分明的回纹与弯曲翻转的卷草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拐子龙纹增添了几分柔和,避免了线条呆板僵硬,又恰当地凸显了纹饰的硬朗、挺拔,因此拐子龙纹是刚柔并济的图案纹饰。

鸡翅木拐子龙纹卷头案

拐子龙纹的表现形式丰富,式样变化多端,从形制上可为三种:一是高度简化的草龙纹;二是不带龙头的拐子龙纹;三是抽象化的拐子纹。


二龙戏珠是常见的吉祥纹样之一,为两条龙戏耍珠子的图案,应用范围很广。

    虺纹虬纹螭纹蛟龙纹应龙纹青龙纹云龙纹行龙纹坐龙纹蟠龙纹团龙纹草龙纹拐子龙纹二龙戏珠
  •  

    相传,天池山中有个深潭,有两条青龙在此修炼,它们关心附近百姓的疾苦,时常行风播雨,使百姓们过着衣食无忧的太平日子,两条龙也备受人们的爱戴。天池潭也是天宫仙女们洗澡的地方,每当月洁风清时,仙女们就到这里洗澡嬉戏。一次,仙女们在池中正洗得尽兴,一个浑身长毛的怪物猛扑过来,对裸身的众仙女进行调戏,她们高呼求救。两条青龙听到呼救声,立即披甲持械奔向天池潭,见是一只熊怪正在撤野,二龙齐心英勇奋战,熊怪战败被擒。众仙女把青龙搭救之事,告诉给了王母娘娘。王母一时善心大发,从宝葫芦里取出一颗金珠,给青龙送去,让它们早日修炼成功。金珠只有一颗,它们谁也不想独吞下去,你让给我,我推给你。推来让去,一颗金珠在二龙之间蹿上跳下,金光闪闪。时间一长,此事惊动了玉皇大帝,忙派太白金星下凡查看。太白金星视察后,把两条青龙潜心修炼,心地善良,讲义气的品德对玉帝汇报了一遍。玉帝也受感动,便又取出一颗金珠给青龙送去。于是,它们各呑下一颗金珠,都成了掌管百姓命运的天神。

     

    二龙戏珠可以看作是人们对生命的呵护和敬重,是古人的一种“生命意识”,即对转承不息的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和发挥。



    二龙戏寿图案在明清两代较为常见,其形式与二龙戏珠相似,两条相对的龙正对一个寿字图案,或者一只寿桃,体现着人们对长寿的祈求与渴盼。二龙戏寿在屏风、老年服饰、首饰中较为常见。


    关于龙纹,此篇暂时介绍到此,不过民间相传龙性本淫,生下九个奇怪的龙子,即“龙生九子”的故事,下篇纹样应该会介绍到。


    整理完“龙纹”竟然感觉精疲力尽了,只能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关于龙纹还有详细的一些资料,但此篇只能到此为止了。

    编辑文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找资料、排版、编辑图片、文章的构思逻辑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所以隔行如隔山的说法是相对正确的,所谓跨界,还得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才行。

     

      二龙戏寿

[装饰龙纹图片与创意龙纹]

引用地址:https://zuwuwang.com/202404/12677.html

tags: